
带着好奇和憧憬,同学们踏上了了解自然,探求知识的旅途。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我们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这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是龙寿洋国家田野公园内的龙寿洋兰花基地。

兰花,它的花语有高洁”、“贤德”、“自信”、“友谊”、“热烈”等之意。 中国栽培兰花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龙寿洋兰花基地中,栽培的兰花七十余种。你看,基地的花朵们好像也在等待同学们来了解它们,喜欢它们。

“君子爱兰,宠之如玉”。在进入基地前,讲解老师在耐心的和同学们说明如何更好的观赏兰花,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进入基地内,一股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同学们纷纷说起“好香啊”,“好好闻的味道”,同学们被一朵朵色彩缤纷的兰花深深吸引。讲解老师对展馆里摆放的70多种兰花都认真进行介绍。同学们也了解到,仅分布在我国的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兰”。

美丽的花朵,可不只有女生才会喜欢,小男子汉们也被一朵朵兰花所吸引。在讲解中,进一步去靠近兰花,了解兰花。

展馆里还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摆放的音乐符号,在大提琴模型中摆放的兰花,自然与音乐的美妙结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参观完展馆,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兰花种植基地,几百平方米的玻璃房中,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看着感觉眼睛都受到了治愈,原来这些都是兰花幼苗。讲解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兰花养护、种植和剪栽技术,指导同学们用手去触摸兰花的底部看是否干枯,还有浇水时要浇到兰花的根部而非叶子上,同学们学以致用,纷纷动手实践。

“帮我扶好花盆,我来给它浇水”,“要好好的浇在根那儿啊,不然它就不好好长了”。从讲解老师那里学到的培育知识,同学们立马动手实践。这盆我们一起照顾的兰花,它就是我们友谊的最好证明。

别看学生们平时可能有些顽皮,照顾兰花他们可是无微不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陈常恺同学一边听讲解一边记录下来关于兰花的小知识,他一定想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他们也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

相信通过在龙寿洋兰花基地的这次研学旅行,同学们能更加的了解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

研学旅行第二站,学生们来到了蛇博园

进入园区,同学们被各个品种的蛇类吸引,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品种,讲解员在旁边为同学们讲述每种蛇的品种与相关知识。

认识蛇的种类,区分毒蛇与没有毒性的蛇,掌握野外活动预防被蛇侵的知识和技能。


同学认真听讲解员讲述关于蛇的知识,了解蛇的用途。

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记下来,让爸爸妈妈也知道…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关于蛇的知识,认识了蛇的很多种类和学习到了一些关于蛇的防御知识,明白了蛇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并不只是可怕而已,还有很多好处。世间万物皆是学问,走向自然,走进博物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对平日里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

研学旅行第三站,沙美村。沙美村位于琼海市博鳌镇南面,坐落在金牛岭脚下,沙美村面向生态湿地沙美内海,在沙美村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给予的恩惠…

为了接下来的“朗读者”活动,同学们自主的在休息时间进行练习。


文字,是作者留下的礼物;而朗读,则是以最真实的情感去打开这份礼物;并带来文字以外的享受与思考。

在小主持人黎子琳和符宛立同学用明亮的声音宣布活动开始后,同学们用朗诵,用分享好书。有的同学用音乐、用绘画、用书法,向祖国证明孩子们的热爱,向身边的家长,老师,证明自己的成长,向自己的同学去分享我所热爱的,倾听你所喜爱的。









了解自然,孩子们才能融入自然;拥有知识,学生才能分享知识;心怀好奇,学生才有打开世界上一扇扇未知之门的动机和决心。去吧!同学们,去乘风破浪吧!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此次研学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素材,认真撰写活动作文。每个字,每个词,每段话,每篇文章,都是思想和知识碰撞出的火花。希望这火花能在你们小小的心中永远留存,给你们勇气和决心去探寻大大的未知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活动,通过学习研究和旅行体验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实现了教育目标,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有效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詹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