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新模式优做法 琼海潭门巧解环保、产业兼顾难

A+琼海融媒 2021-11-10 19:23:24

 

  潭门镇潭门村委会石碗埇有300多亩海水养殖鱼塘,因建设年代早、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历史遗留问题,鱼塘养殖尾水直排大海,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项。此事涉及当地40多位渔民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潭门镇结合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大力协调推动解决海水养殖尾水处理项目用地问题、建设资金不足、项目建成后设备运行及维护管理等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为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补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我市投资在该村建设一座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工程。但在项目推进中仍遇到“堵点”“难题”,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工程项目多拖延一天,海洋生态环境就多遭受一份污染,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市镇两级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研究解决项目选址、设施用地、建设资金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积极协调,加快推动问题解决,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并早日发挥效益。

  琼海市潭门镇副镇长肖秋云告诉记者,潭门镇主要采取的做法是 由养殖户出资,向村里租用土地,由镇政府组织联系市自规局变更土地的性质来解决用地的问题,最后报批发改委立项开展项目的建设。

   在潭门镇政府的组织下,潭门镇潭门村委会于去年10月与养殖户代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将石碗埇面积约5亩的土地承包给养殖户用于建设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工程,解决海水养殖尾水排放问题。省资规厅于今年3月复函同意用地性质变更,确保用地合法性,为工程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目前石碗埇的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组织了验收,项目的后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由养殖户负责。”肖秋云说。

  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潭门镇还将制定出台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管理规定,明确日常维护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督监管,确保设施设备运行良好状态及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确保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肖秋云表示,下一步潭门镇将让农户加强学习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条规,增强他们环保的意识。

  记者手记:建设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既落实了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又解决了当地海水养殖渔民的后顾之忧,有力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群众积极出资出力,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建设的“群众出力、政府支持”模式也为我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来源:琼海融媒

上一条| 民法典宣传走进潭门渔港活动

下一条|